發布日期:2022-10-21
雙碳目標下,供熱企業如何做好節能減排增效工作?“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將陸續推出名企管理經驗與大家分享,案例均來自《中國城鎮供熱發展報告2021》。
水是供熱循環的基礎,失水就是供熱系統“失血”。濟南熱電在供熱運行中始終強化失水查漏,落實屬地管理職責,按照“管理考核+技術輔助”的要求,不斷強化失水查漏工作。
管網失水主要為人為放水及管網失水,強化屬地班組運行人員的關注程度,突出屬地責任。
(1)采用非供暖期全部滿水濕保養。管網檢修維護做到即修即保、隨修隨保,通過不斷強化屬地班組對管網補水的重視,做好管道內壁與空氣的相對隔絕,既可以管道延壽又可以縮短供熱準備時間,同時,非供暖期濕保養也能讓班組對小區供熱設施改造及時掌握,控制私接亂接。
溝通用戶,管控水量。供熱結束后,及時告知用戶,管網維持充水濕保養狀態,如需設施改造及時聯系熱電公司。
(2)供暖期月度考核,評選熱力站水電熱指標的排名標兵,獎勵前十名,做好業務考評,梳理熱力站基礎管理的樣本標兵,讓其他熱力站的基層管理人員,精細調整,做好做足基礎工作。
做好供暖期日總結、月考核。分公司每日記錄水表數,自行管控二次管網用水量等運行參數,月末總公司對各分公司所轄熱力站進行指標評比,主要包括二次供水溫度、二次管網供回溫差、二次管網耗水、二次管網耗電等指標。各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分排名考核。
(3)定期循環,提升水的潔凈度。每月定期低壓循環一次,減少濕保養期間的管道藻類生長,避免積聚堵塞,影響管道循環。水的潔凈度越高,管道中的設備受到的影響越小,既可以減少供熱前冷調試準備時間,又可以降低泄水改造壓力。定期循環、及早調試、冷態升壓,減少泄水改造次數、縮短供熱準備期。
熱力站二次管網定期排污,保持清潔。非供暖期濕保養期間,定期開啟循環排污,保持水質。水瓶接水,拍照存檔。并設立非供暖期用水量指標,考核排污耗水量。
(1)熱力站底部定向內排污。改變二次管網壓差排污習慣,在二次管網水質流速慢、相對污物濃度高的地方進行定向排水,一日一瓶水、提高水的潔凈度,避免污物聚集,既可以緩解“巧克力板”的形成,又可以降低水中污物的濃度。
圖1 水瓶接水
(2)分段查漏、分段打壓,局部焊接管網絲頭,安裝壓力表,利用手動打壓泵,進行局部升壓試驗,提前排除管網的漏點及隱患點。
(3)分析熱力站補水曲線及二次回水壓力曲線
熱力站是庭院管網的小熱源。運行過程中,觀測管網壓力波動及補水數據變化曲線波動時間。在下午及夜間是人為放水的高峰期,人為間歇放水造成的曲線波動具備“突然性和波動性”,人為連續放水,在日間和夜間有“階段性和相對穩定性”,分析原因及放水習慣,排查樓前污水井,定單元、排查戶,查實放水閥門。
圖2 熱力站補水及二次回水壓力曲線圖
(4)利用熱成像儀及測溫槍、測試地表溫度。管網泄漏點地表溫度比其他區域略有提高,并且在雪天勘察漏點,效果更突出,融雪最快的區域,往往有熱水滲透。
(5)冬季清晨巡查雨水井。清晨溫度低,管網滲水會通過雨水井散發“淡白霧”,對比近期補水壓力曲線,可以進行區域性定點查漏工作。
(6)氣阻污堵專項整治
總體思路是排污排氣在前端進行,盡量減少入樓入戶作業量。
站內增設脫氣機、二次管網主管增設集氣管、樓內高點增設排氣閥,減少因為氣阻造成的局部濕保養不到位,導致設施銹蝕漏水情況。樓前立管改三通,將立管雜質沉淀在立管底,打開三通后集中排污。
(1)聽針業務查漏,在相對安靜的夜間,利用查漏聽針,對管井閥門進行泄漏偵聽,分析漏點距離,提高管網查漏的成功率。
(2)濕保養期間,相對補水量大的小區,進行切網查漏,通過管網的隔斷閥、分支閥和樓前閥的切換,來定位漏點的管道支路和干路,提前處置,減緩供暖期的泄漏量。
(3)管網優化,評估、更換危舊管網。統計整理關鍵閥門、重點管線位置信息、使用年限,評估危險程度。對于達到一定使用年限的管網,及時更換。
化整為零,降低風險等級。在重點位置安裝閥門,在管網泄漏時,盡最大限度減少降低負荷或停供面積,根據濟南市城市供熱系統重大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要求及濟南熱電有限公司供熱突發事件應急搶修預案的指導意見,結合公司實際情況,每個用戶組團保持在30萬㎡以下。
圖3 管線分界、閥門分級結構拓撲圖
(4)公司應記錄供暖期應急搶修事故。制作管網泄漏統計臺賬,統計供暖期發生泄漏次數多的管網、位置,評估后在非供暖期采取維修或更換措施。對于廠管網,公司采取健康水平評價機制和維修管控措施,出現隱患及時維修。對于物業、單位管理的自管網,及時提醒用戶,并提供針對性技術指導和維修建議。